王立宇宙軍~歐尼亞米斯之翼~理想與現實構築的雙翅

《王立宇宙軍》是一部很有傳奇色彩的動畫。它是 GAINAX 的第一部動畫,動畫於1978年上映(47年前?),並且獲得了普遍的好評,但是上映時叫好不叫座,票房收入為3億4700萬日圓,而這部動畫的總花銷卻高達8億日圓,這讓 GAINAX 背上了巨額債務,以至於 GAINAX 不得不露出大腿(跑題了跑題了)。
《王立宇宙軍》的故事發生在一個虛構的世界和一個虛構的國家之中,一個名為「歐尼亞米斯王國」的國家,為了探索宇宙而專門組建了一隻軍隊。但是,這隻軍隊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卻事故不斷,以至於資金被一砍再砍,但這都不是大問題,最大的問題是,整個軍隊沒有一個人想上太空!
⚠️以下涉及劇透⚠️
一半理想、一半現實
《王立宇宙軍》這部動畫的前半部分,可以說是滿滿的正能量。就是那種一個年輕人在受到另一個可愛的少女的激勵後,勵志達成某個目標,接著就是克服困難,最終實現人生價值的那個類型的故事。故事的前半段中規中矩,要友情有友情、要努力有努力、要激情有激情,對於技術細節的描寫也很不錯。老實講,如果故事就這樣寫下去的話,或許這也會是一個很不錯的故事。但是⋯⋯
故事的後半段,卻很自然地轉變為現實主義,並且現實得有些令人生厭。先是工程師的意外身亡,讓主角開始動搖。他不禁懷疑,耗費大量的金錢與生命來探索宇宙,這一切是否值得。當他自己被包裝為英雄,變身成孩子們的偶像之時,他卻無法阻止一個警察毆打小孩。
看!!!灰機!
在故事的前半部中,作為訓練中的一環,男主角搭乘空軍的飛機,遨遊在雲海之上⋯⋯
我覺得,這段情節的作用有兩個,一個是渲染故事前半部分的理想主義的情緒,一個是為故事結尾的戰爭場面做鋪墊。
我覺得,即使是在情節上沒有必要,GAINAX 大概也會在故事中塞入幾架飛機的吧?GAINAX 和宮崎駿頗有淵源,而宮崎駿是一位飛行器的愛好者,可能有人知道,宮崎駿的吉卜力工作室的名稱——吉卜力,吉卜力就是一款偵察機的名稱。
故事的背景類似於1960年代,那時還是螺旋槳飛機滿天飛的時代,因此,GAINAX 為這個故事設計出了未來感十足的螺旋槳式戰鬥機。
橋也可以用在戰爭
在故事的後半段,反對研發火箭的抗議者說「與其造火箭還不如造橋」,主角也附和說「火箭是戰爭的工具」,然後主角的同事反駁說「橋也可以用在戰爭上啊」。
這段話聽上去像是在抬槓,但是卻有另一些感觸。我看到這部動畫的當下,正是俄烏戰爭爆發的時候,那時克里米亞大橋被用來為侵略者提供物資,而烏克蘭則想盡辦法要炸掉克里米亞大橋。
我猜,這部動畫想表達的,就是技術和其他的什麼東西,並沒有好壞之分,全憑使用者的意圖。沒有必要將技術進步神話,也沒有必要對技術進步產生恐懼。
震驚!男主竟然強暴女主!
我說過,這部動畫的後半段變成了現實主義風格,並且現實得令人生厭。故事的前半部分如此積極向上,在主角追求理想的旅程中,偶爾還會出現一些男女之間浪漫的情節,誰曾想,突然就⋯⋯
也許,強暴的那段情節應該被刪除,但是,我覺得這個情節有它存在的理由。男主角向他的同事問了這樣一個問題:
「如果現實只是一個故事,說不定自己不是正義使者,而是壞蛋。你有沒有這樣想過?」
而他的同事沒有回答「是」或者 「不是」,而是說了些別的什麼:
「只要有一點點需要我的地方,我覺得這就是我存在的理由。」
故事中的兩個人在談論彼此存在的價值,但我覺得,這些話更是解釋了火箭存在的意義。火箭可能不是什麼偉大的理想,火箭也可能是用於戰爭的邪惡技術,但是有人需要它,這就是火箭存在的理由,沒有必要想得太複雜。
回過頭來,如果沒有女主被強暴的情節,主角的這段對話就會顯得太過突兀。
女主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呢?
有人可能會問,為什麼女主角會在男主角面前換衣服?她不堤防一下男主角嗎?但是不要忘記,女主是那種會把家庭住址寫在傳單上的那種人。同時,女主是100%的和平主義,她會避免任何形式的爭執,就算自己的房子被推土機輾平,她也不願意提起訴訟。
女主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?她在推動故事的發展嗎?我覺得,對於這個故事來講,女主角是不可或缺的,雖然她大部分時間都游離於故事之外。故事的一開始,男主角想成為宇航員,就是受到女主角的激勵;故事中期,男主角直面自己,誘因也是因為他是圖強暴女主角;故事後期,當男主角揮刀指向刺客的胸口時,最後他卻刺中了刺客的大腿,我覺得女主角對男主角造成了一定的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