製造業離開中國之日
很多民運人士,尤其是頂著MAGA帽子的民運人士,都在為這次的關稅戰叫好。拋開可能的結果不談,“民逗”的理解是:「關稅戰可以狠狠地打擊中國的製造業,中國的經濟就是依靠對外傾銷廉價商品,一旦中國的製造業遭受打擊,中國就完蛋了。」
但是果真如此嗎?
據我所知,美國、台灣、日本,都曾經是製造業強國,但隨著製造業外移,這些國家並沒有因為製造業外移而垮台。相反,因為過度保護製造業而垮掉的國家,我倒是知道一個 —— 阿根廷。
中國一度以製造業稱霸全球,但滿打滿算,也就是30年。中國向世界銷售了大量的廉價商品,以及,不那麼廉價的商品,比如電動車什麼的。很多人嘲笑中國的 C919,也包括我,我也在嘲笑中國的 C919。但是,波音賣得最好的波音 737,也是在 1967年首飛的,經典型 737-300 於 1984年首飛。在我看來,中國的技術再怎麼落後,也不可能無法複製40年前的技術。
中國的製造業可以橫掃全球,因為中國的製造業足夠廉價,但是,中國只有製造業是廉價的嗎?因為 AI 的發展,目前用 AI 拍攝的短劇越來越多。試想,大量失業的、看美劇長大的大學生,當他們大量撰寫符合歐美觀眾口味的劇本,再以 Netflix 千分之一的製作成本拍成短劇之後,當這些廉價短劇充斥美國市場時,中國還需要在‘製造業強國’這棵樹上吊死嗎?誠然,微短劇並不是剛需,但中國也不需要依靠微短劇稱霸世界,中國更需要通過微短劇填飽國民的肚子。
用中國的編劇、再用中國的AI生成短影片、最後放到TikTok這樣的中國短影片平台上。這又是另一個產業鏈,依然賺美國人的錢。
在我看來,中國的窮人和富人,似乎都比較靈活。他們可以沒有負擔地投入到新興的領域,不管是模仿他人還是自己開創。中國有很多失業的大學生,他們可以搬磚、當保安、送外賣,但也可以敲代碼、寫微短劇。大量的勞動力受過高等教育,這代表他們可以較容易地適應新的崗位。
我離開中國有些年了,在我離開中國之後,眼見中國的人權、法治急速倒退,但這並沒有阻礙中國的新興產業的興起。從光伏發電到電子遊戲,還有 RICS-V、新能源汽車、快時尚,甚至是軍武。中國並不像“民逗”幻想的那樣,一旦製造業完蛋了,中國也就完蛋了。相反,當中國的製造業受到打擊,讓原本的製造業工人投入到文化產品的製作中之後,中國的影響力會比之前的更為強大。